即使中美脱钩,并非对特朗普想的那么夸张
今年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一组中美贸易数据,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从2018年的19.2%已降至2024年的14.7%。
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贸易国。2024年中国与美国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48977.83亿元,同比增长4.9%,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1.17%,其中,出口37337.22亿元,同比增长6.1%,进口11640.61亿元,同比增长1.2%,贸易顺差25697亿元。若计入服务贸易,中美总贸易额进一步增至7551.4亿美元(货物+服务贸易668.6亿美元)。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265.7亿美元,尤其在知识产权使用费、旅行和教育领域优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中美进出口总值达2.0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3%。其中,对美出口1.55万亿元,降幅为9.9%;自美进口5303.5亿元,下降7.7%。
事实上,中美贸易数据的下降,对中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没有构成任何影响。
一、美国在中国贸易体系的位置显著下降,而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加强化
2021年以来,中国经贸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中国已经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但是,美国在全球贸易占比已降至15%以下。即使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进口总额已经降至13%左右。
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达43.85万亿元人民币(约6.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连续8年位居全球货物贸易首位。货物贸易连续跨过42、43两个万亿级大关,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贸易顺差突破7万亿元(约992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全年外贸增长规模达2.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外贸总量。
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超过了65%。服务贸易去年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就是说,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没有因为和美国的贸易数据下降,根本没有对中国全球第一大贸易大国地位构成威胁。
原因何在?首先,中国对一个国家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显著下降,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达到50.3%。
其次,根据海关统计,截至2024年末,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再次,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构建了重量级的九大经贸体系。
二、中国已经建成九大多元化区域贸易体系
近几年,中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贸易多元化格局,成效非常明显。对单一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大幅降低。中国贸易伙伴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2024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近70万家,数量再创新高。同时,我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10.8%,中国的“全球买、卖全球”潜力和优势加速显现。
一方面,亚太国家逐渐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一半以上是亚太国家,包括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和印度等。
第一,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占外贸比重首次过半
2024年,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合作成果惠及共建国家。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第二,中国与东盟和RCEP其他成员国
RCEP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计15个国家。
中国海关总署和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2024年已达9823亿美元,双方已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已经连续5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和东盟外贸总额69899.2亿元(9820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中国累计对东盟出口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4%;从东盟进口2.8万亿元,同比增长3.2%。对东盟连续9年进出口保持增长,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贸易战!中国不是吓大的
同时,对RCEP其他四国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贸易都有显著增长。
韩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24年,中韩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23345.64亿元,同比增长6.9%,占我国贸易总额的5.32%。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21934.31亿元,同比下降2%,日本为同期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占我国贸易总额的5%。
2024年,是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十周年,中国连续超过10年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保持这一地位。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总额为15031.54亿元,约占澳大利亚出口的三分之一。占我国贸易总额的3.43%,其中,出口5030.93亿元,同比下降3.1%,进口10000.61亿元,同比下降8.9%,贸易逆差4970亿元。
中国已经跃居至新西兰的最大经贸伙伴,超过其邻国澳大利亚和美国。2024年,中国与新西兰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01.52亿美元,占新西兰全部贸易额的22%左右,超过澳大利亚的12%、美国的11%、日本的6%和韩国的5%。
第三,中国与欧盟
目前,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欧盟则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过四分之一。中欧贸易额,从1975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858亿美元,增长了300多倍;投资方面,从零上升到2600亿美元,增长迅速。
中方统计数字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总额为7858.2亿美元,同比增长0.4%。我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对欧盟出口5164.61亿美元,同比上升3%,自欧盟进口2693.63亿美元,同比下降4.4%。
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中国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是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欧盟外出口总额的8.3%。
若将统计范围扩展至整个欧洲(含非欧盟国家),中欧贸易总额达12268.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
第四,中国与金砖国家和伙伴国
数据显示,2024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30%,占全球人口近一半,贸易占全球1/5。扩员后的“大金砖”在全球GDP中的占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从31.6%提高到35.6%。2024年,中国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增长5.5%。
第五,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
2024年,我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贸易额为5125.4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7%。包括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在内,贸易额达创历史纪录的8900亿美元,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4.4%。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各类投资存量超1400亿美元,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超1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6800亿美元。
第六,中国与中亚五国
2024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达6741.5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翻了一番。《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作为我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推动“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发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第七,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
中拉经贸合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中国已与超过20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6008亿美元。2024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流量147.1亿美元。
数据显示,2024年,中拉贸易额518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0%。
中国坚持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一道,共同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国际霸道霸权霸凌,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立场。
第八,中国与海合会国家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额在2024年飙升至2880亿美元。
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
第九,中国与非洲国家联盟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额由873.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万亿元,年均增长14.2%,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非洲进出口9632.1亿元,同比增长12.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024年中国在非洲的五大贸易伙伴为:,南非(524.54亿美元)、刚果(金)(259.3亿美元)和尼日利亚(218.8亿美元)、安哥拉208.8亿美元,同比下降9.4%。其中,我对安出口32.4亿美元,自安进口176.4亿美元。
“十四五”期间,我国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建交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同时,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大国贸易额都有提高。
与俄罗斯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17410.03亿元,同比增长2.9%,占我国贸易总额的3.97%。
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7785.51亿元,同比增长10.5%,墨西哥为同期我国第十七大贸易伙伴,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78%。
2024年,中国与加拿大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930.42亿美元。中国对加拿大出口商品总值为464.43亿美元,中国自加拿大进口商品总值为465.99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同南亚国家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10年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率约6.3%。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最大贸易伙伴。
三、制造业才是决定中美贸易体量发展的决定力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大国中,中国是唯一的断层领先的超级强国。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稳坐头把交椅,2024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约合56930.69亿美元。美国工业增加值为37441.51亿美元,中国工业增加值是美国的1.52倍。中美两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中国为30.05%,美国为12.83%。其中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中国为24.87%,美国为9.98%。
按照世界银行数据,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在2006年首次突破10%。2010年达到18.2%,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21年达到30.5%,首次超过美、德、日、韩四国之和。2023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占到全球35%,超过全球其他前十名国家及地区总和。“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指出,1980年,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才5%,到了2024年,已经升到31.6%,预计到2030年可能还会涨到45%,届时产值将达到美、日、德三国加起来的2.3倍。
《经济学人》引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报告数据,以证明中美两国在制造业上的巨大差距。按照2023年的数据,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两倍,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2.6倍,水泥产量是美国的22倍。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中国造船厂生产的船舶总吨位超过全球产量的50%,汽车产量3020万辆,是美国的三倍。
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个工业产品是全球数量第一。个人计算机、手机、空调、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中美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对比为:
钢铁产量:2023年中国钢铁产量10.2亿吨,美国8000万吨。
发电量:2024年中国年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美国年均发电量大概是4.3万亿千瓦时。
水泥:2023年中国水泥产量20.2亿吨,美国9000万吨。
汽车: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3016万辆,美国1061万辆。
工业机器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43万套,美国4.4万套。
截至到2024年,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特别是中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快速崛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是“新三样”崛起的最大底气。“新三样”快速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标志。“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
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千万辆的国家,水电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国际造船市场份额连续15年居于世界第一、5G基站占全球总数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和光纤宽带网络,累计建设5G基站425万个。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达42%。5G的核心网、千兆光网、算力创新应用在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全国建设5G工厂400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4.1%。
当然,美国制造业依旧处于世界第二。但是,美国制造业高度依赖海外供应链。国内再生产和加工的中间产品占总进口的60%。就是说,掌控制造业的主动权根本不在自己手里。
就连美国人自己都坦率承认,美国根本没有能力夺回失去的制造业霸主地位。
今年4月,《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外交事务观点专栏作家、普利策奖三次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发表《我看到了未来,但它不在美国》的文章。驳斥了“中国通过欺骗手段获得了全球制造业主导地位”的无稽之谈。
他认为,中国中国近些年以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实现了世界未曾察觉的跨越式发展,并打造出了史无前例的制造业引擎。已占据全球制造业三分之一的份额。中国制造业巨头如此强大的原因,不仅仅是中国让产品更便宜,而且在于中国可以让产品更便宜、更快、更好、更智能,并且越来越多地融入人工智能。无论是汽车、机器人还是手机,如今“中国制造”的标签已不仅意味着更便宜、更快速,同时也实现了“更优质、更智能”的全面升级。随着中国全力推进人工智能(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一优势即将再次呈现爆发式增长。
美国对中国工业供应链短零部件依赖度是中国对美依赖的 3 倍。造一辆皮卡都要从中国进口线束、传感器等 300 多个零件。反观中国,电动车产量占全球 60%,宁德时代的电池成本较 2020 年暴跌 40%, 全球 500 强企业中,70% 在华设有研发中心。 美国卖给中国的产品,中国可以轻松地找到替代,而美国却很难找到中国商品的替代品。
五、特朗普拜登挑起的中美贸易战,美国惨遭反噬
2018年,特朗普以所谓“301调查”结果为由,对中国价值3700多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单方面挑起贸易战。这正是特朗普担任总统的第二年。
2018年,中美贸易6335.19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总额4192亿美元,比上年扩大436亿美元。
2019 年,中美贸易5415.60亿美元。对华逆差3452亿美元。虽然减少738亿美元,但逆差“窟窿”被加大从中国进口的墨西哥、越南、加拿大、瑞士和爱尔兰等国完美“填补”,所以美国全球贸易逆差扩大520亿美元。
2020 年,中美贸易5869.79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3103亿美元,减少350亿美元。美国似乎看到逆转希望。可惜,一切又变了。
2021年,中国贸易顺差为6764.3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9%,打破世界记录;美国贸易逆差扩大27%,创下8591亿美元的纪录高位。中美贸易7557.76亿美元。占美国总额的41%。逆差3553亿美元,增长14.5%。
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首次突破了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贸易顺差8776.0亿美元,扩大30.9%。其中,中美进出口总值5.05万亿元,增长3.7%。按美元计算,中美贸易额为7594.3亿美元,比2021年增加0.6%。其中,中国对美出口上升1.2%。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美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906亿美元。美国的逆差增至创纪录的3829亿美元。比2021年的3530多亿美元,增长7.7%。美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加大自身反噬程度。
2023年中美贸易总值为4.67万亿元,同比下降6.6%,对美出口3.52万亿元,下降8.1%,自美国进口1.15亿元,下降1.8%,对美贸易顺差2.37万亿元,即3365亿美元,美国还是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国,占比41%。
2024年,中国海关统计,中美总贸易额是6882.8亿美元。中国出口美国5246.56美元,中国进口美国1636.24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3610亿美元。
2025年6月25日,有“亚洲沙皇”之称的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坦言,美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减少对中国在稀土和其他全球供应链上的依赖。“中国是一个硬核玩家(powerful player),而且在未来几十年都将如此,其拥有庞大的军事实力,在发明和机器人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中国将是、并将继续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参与者。
2020年11月4日,我国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
进博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累计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参展;累计吸引约2.3万家次境外参展商参加企业展,企业展展示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近3000项,意向成交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
特朗普的自以为是.
由此看来,面对特朗普玩弄的关税游戏,肆意破坏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最终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配资实力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