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邓琳琳这个名字,可能有人会觉得有点陌生,但要是提起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里那个“平衡木小公主”,不少人应该还有印象。你可能不知道,当年她在赛场上拿奖的时候,台下多少人攥着拳头为她捏把汗——毕竟身高只有1米37的姑娘,在体操赛场上看着格外娇小,可做起动作来却稳得像钉在地上,那股子劲儿让人忘不了。
不过和赛场的辉煌比起来,她退役后的日子一开始并不顺。好多人都觉得,运动员退役后转型难,对她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你想啊,长期练体操的人,身体发育多少会受影响,她退役时身高还停在1米37,走在北大校园里(后来她被保送到北大了),不止一次被人当成小学生,连食堂阿姨都问过她“小朋友,你家长呢”。
其实这种“身高困扰”,在体操圈不算新鲜事。就说何可欣吧,当年也是小个子体操名将,高低杠上的“高低杠公主”,身高也没过1米5。但有意思的是,赛场上小个子反而是优势——重心低,在平衡木上转体、跳跃时更稳,落地时也不容易晃。好多人以为“体操运动员得高大才好看”,这其实是个误区,国际体操界早就有不成文的默契,女子体操选手身高大多在1米4到1米5之间,太高反而难完成高难度动作。
展开剩余72%邓琳琳当年能被教练看上,也和这“小个子里的天赋”有关。6岁那年,她本来是陪哥哥去训练场的,看着哥哥和队友翻来翻去,自己也偷偷在旁边学。当时教练郭少华正盯着队员训练,忽然发现场边这小姑娘模仿得有模有样,身子灵得像小燕子,协调性比不少正式队员还好。后来教练特批她进队,她才知道,原来偷偷学的那几下,只是苦日子的开始。
那时候训练条件差,平衡木都用粉笔在地上画着代替,压腿时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常事。同批的孩子里,有好几个练了没多久就哭着要回家,就她咬着牙每天准时到。后来有人问她当时咋坚持的,她说“就觉得翻过去那一下特别爽,好像所有疼都没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次,算是她人生里的“大考”。资格赛时江钰源跳马失误,全队气氛一下子僵住了,教练把目光投向她时,场下好多人都在嘀咕“这小姑娘能行吗”。结果她助跑、起跳、腾空、落地,一套动作顺得像行云流水,落地时稳稳的,评委给了15.25分,全场掌声差点掀了屋顶。后来团体赛拿冠军,平衡木决赛再夺金,她成了史上第一个两届奥运会都拿奖牌的女子体操选手,这时候没人再纠结她的身高,都叫她“小巨人”。
不过赛场的光环退去后,身高还是成了生活里的坎。退役后在北大读书,她很少收到男生的追求,有人背后议论“这么矮,怕是不好找对象”。她自己也偷偷难过过,甚至试过穿增高鞋,结果走路都不自在。
转折出现在她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后。以前练体操时,为了控制体重和身形,这不能吃那不能碰,退役后她慢慢放开了,三餐吃够蛋白质,晚上去游泳、练瑜伽。没想到过了半年,她发现裤子变短了——居然又长了9厘米,到了1米46。更意外的是,随着身高变化,她的气质也变了,以前总有点怯生生的,后来走路都带着风,同学说“好像一下子长开了,眼睛亮得像有光”。
这时候爱情也悄悄来了。她的未婚夫是位亚运冠军,两人在一次体育公益活动上认识的。据说男方第一眼就注意到她,不是因为身高,而是她给孩子们示范动作时,那种认真又温柔的样子。后来相处时,他总说“你在平衡木上的样子,比谁都高大”。2022年她晒出求婚视频时,评论区好多人说“这哪是逆袭,这是值得的幸福”。
现在再看邓琳琳的故事,其实最打动人的不是“二次发育”长了个子,也不是终于遇到真爱,而是她那股子“不管啥坎都能跨过去”的劲儿。赛场上,1米37的她能顶住压力拿冠军;生活里,被人误解时能慢慢调整自己;退役后,从运动员到大学生再到妻子,每一步都走得稳稳的。
就像体操里的“平衡木”,人生其实也像在窄窄的木头上行走,身高、外界眼光这些都是“干扰项”,真正能让人站稳的,从来都是心里那股不服输的韧性。你说对吧?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实力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