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清茗一窗疏影
数竿修竹半卷闲书
在山水画卷中
与心中的那个“慢世界”重逢
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
“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由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嘉德艺术中心首次联袂呈现,将于 2025 年 7 月 1 日至 9 月 10 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展出。
此次展览甄选 118 件/套文物精品,带您感受明清文人雅士艺术生活的独特韵味。展览云集董其昌、唐寅、 陈洪绶、倪元璐、钱维城、郑板桥等名家杰作,更有王翚巨幅山水长卷《江山无尽图卷》震撼亮相!
【展览信息】
“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
时间:202571910
地点:嘉德艺术中心一层
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
“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展以清代宫廷艺术为背景,探究中国造物如何“通古今之变”。展览将通过“追踪一件仿古艺术品的诞生”拉开序幕,带领观众走进此次关于传承与创造的沉浸之旅。
此次展览是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系列展览中,覆盖文物门类最多、体系最完整的一次。涵盖青铜器、瓷器、玉器、珐琅器、书画、古籍、织绣等。从 211 件故宫珍藏文物中,探究清代宫廷设计师们如何慕“古”求“新”。
【展览信息】
“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
时间:202575108
地点:嘉德艺术中心二层
“.GIF”重美术馆2025夏季大展
6 月 21 日,备受瞩目的重美术馆 2025 夏季大展“.GIF”如约而至。“.GIF” 作为数字早期图像格式,以低技术门槛和高传播效率流行,其循环播放机制成为 “变化” 观看方式的隐喻——一种不断更新的视觉经验与意义生成方式。
此次展览邀请了段少锋、辛云鹏、孙文杰三位充满活力的策展人共同策划,11 位/组艺术家以 AI 算法、机械装置等多元手段创作。作品或互动或疏离,以摇摆、旋转或细微变化挑战感知边界。
展览跳出 “动态装置” 传统框架,强调 “运动” 作为作品的结构语言,引导观众超越对 “动” 的直觉,重新思考时空与身体感知的关系,呼应社会科技演进中感知持续更新的生存处境。
【展览信息】
.GIF”展览
时间:2025621108
地点:重美术馆
朱紫薇个展“隐迹与剖白”
凯旋画廊展出的艺术家朱紫薇个展“隐迹与剖白”,着重呈现了朱紫薇于 2023 至 2025 年创作的二十余件画作,从中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如何从文学中得到滋养,又凭借其敏锐的感悟力和多年实践中练就的下笔直觉淬炼出具有辨识度的个人风格,以及这些或沉郁或挥洒的笔触间蕴藏的未来潜力。
作为一位在其职业艺术家生涯伊始阶段即展现出锋芒的画家,朱紫薇以其不过分张扬但又具备强信念感的作品面貌,成为了新一代女性创作者的一种样本。朱紫薇鲜少描绘现成图像,她的画布上大多是记忆、联想、文学意象在脑中的存影,以及被符号化、碎片的现实事物共同形成的重峦叠嶂。咏叹般重复出现的事物轮廓和时间意象则提示着我们,在日常细节中总是潜伏着存在的锐利与荒诞。
【展览信息】
朱紫薇:隐迹与剖白
时间2025614日至727
地点凯旋画廊
雕塑小史:时间沉淀物
当 13500 年前的灵井鸟雕与最新数字雕塑隔空相望,艺术长河的密码在山中天艺术中心悄然破译。2025 年 6 月 13 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在山中天艺术中心拉开帷幕——由策展人张营营精心策划的群展“雕塑小史:时间沉淀物”在山中天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这场凝聚无数巧思的艺术盛宴,以别开生面的视角重新梳理了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为观众开启了一场关于时间、历史与艺术的深度对话之旅。
展览“雕塑小史”围绕“时间的沉淀物”展开,艺术作品从 13500 年前考古发掘的小型骨雕灵井鸟,到传统的单体雕塑、金属铸铜、瓷制作品、3D打印、仿真硅胶、编程技术、数字艺术、肢体展演、泥塑玩具、现代招幌和摆塑的委任创作等,它们由天然和人工材料或其混合物制成,人类社会中技术工具的长期发展与演变也蕴藏其中。这个展览让不同时期的雕塑产生对话,让当代艺术创作与古时的发现产生共鸣。
【展览信息】
雕塑小史:时间沉淀物
时间:2025613日至914
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
王鑫焱最新个展“漫步”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于蜂巢|北京主展厅 A 厅呈现艺术家王鑫焱最新个展“漫步”,是继“极夜”(蜂巢|上海,2024)、“乌圆之影”(蜂巢|北京,2023)之后艺术家王鑫焱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第三次个展。
本次展览将以王鑫焱画布之上的感知经验为牵引,藉由其创作中具象与非具象交织交替的情动状态,导向一次于抽象光谱上进行的、充满侵略性的存在“漫步”,更是一次自在的、不设目的的勘探。
【展览信息】
王鑫焱:漫步
时间:2025628日至827
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任小林最新个展“艮岳”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蜂巢北京B、C展厅推出艺术家任小林的最新个展“艮岳”。继 2019 年蜂巢北京的个展“模糊的末端”后,此番新展将汇集任小林六年来的精选绘画 28 件。
任小林以融合东方精神与现代感知的居间美学,重构了绘画与世界、个体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思想性与文化深度,探讨绘画的居间性美学路径。
【展览信息】
任小林:艮岳
时间:2025628日至914
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将死亡带回生活
在加速老龄化的现实中,衰老与死亡已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将死亡带回生活”跨学科群展聚焦生命的尽头,重新审视我们对衰老、病痛、终结与哀悼的理解。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发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担任学术指导,周雯静与岳明月担任策展人,MACA 艺术中心协办,并得到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安宁疗护分会和老年教育分会的支持。
展览汇聚了来自艺术、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和社会工作的 21 位创作者,通过影像、装置、绘画、互动媒体和文献等多种媒介,探讨我们如何与死亡共处。““将死亡带回生活”不是一场关于终点的展览,而是一个为未竟情感与公共想象打开的精神空间。在这里,我们邀请观众一同思考: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理解“活着”。
【展览信息】
将死亡带回生活
时间:2025628817
地点:MACA
林于思个展“如是我闻”
林于思个展“如是我闻”是一场回顾性的展览,聚焦艺术家从童年记忆到创作实践的精神轨迹。成长于通信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林于思在少年时期对世界的认知多源于父辈口耳相传的“听说”。这些听来的故事,成为他视觉想象的源泉,深深影响了他对图像与现实的理解。
林于思以这些记忆为基础,以细腻的笔触将虚幻的神怪仙灵化为真实的视觉形象,也通过亲身实践中外绘画技法,探索艺术的本质。他相信,无论虚实,皆为人生体验的一部分,艺术应由自己亲历钻研与实验,无谓成败。林于思巧妙运用宣纸的渗透性、毛笔的弹性和水墨的流动特质,以多样技法与想象力,构建出一种超越时间与语言的当代水墨表达方式,为传统媒介注入新的生命力。
【展览信息】林于思个展“如是我闻”时间:2025628830
地点:東京画廊+BTAP北京空间
培源艺术节
培源艺术节脱胎于 2019 年创办的“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平台累计征集剧本 4000 余部,孵化作品 169 部,其中 75 部成功实现商演。五年来,“培源”平台不乏口碑佳作,更通过“被孵化者成为孵化者”的良性循环。本届艺术节是“培源”站在历史经验、资源成果基础上的全新升级,探索建立规范化的版权推介和交易机制,为出品机构降低投资风险、扩大选择范围,为编剧、导演创造“被看见”的机会,是艺术节的重要使命之一。
2025 培源艺术节国内演出板块以北京国话先锋剧场、北京人艺小剧场为主阵地,六部精彩剧目轮番上演,覆盖悬疑、科幻、历史等多类题材,包括悬疑惊悚剧《围雾迷城》、话剧《糟糕的熙德》、实验记录剧场《7平方厘米下的旅程》等。
本届培源艺术节中首次推出的“出海单元”,精选三部风格鲜明的剧目登陆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包括成人童话《花生的荣耀之旅》、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新创剧目杂技肢体剧《新手》。
演出信息】
2025培源艺术节
新剧展演2025621日至76
出海单元(爱丁堡艺术节)2025730日至824
音乐剧《大状王》
音乐剧《大状王》为西九文化区(西九)委约创作、西九及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的原创粤语音乐剧,历经了十年的酝酿及打磨,融合顶尖主创团队(如作曲高世章、作词岑伟宗、编剧张飞帆、导演方俊杰等)的才华,于 2022-2023 年在香港正式演出后,立即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彩,口碑爆棚!演出不仅引发行业轰动,更一票难求。
本剧以广东状元方唐镜与厉鬼阿细的恩怨救赎为主线,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经历从憎恨到原谅,探讨生命无常、善恶难辨,情节扣人心弦,兼具戏剧张力与人性深度,令人回味无穷。正如剧中所唱的,“有几多邂逅,会终生也未忘记……”,相信与《大状王》的这次邂逅,必会令你念念不忘。
(2023 年香港演出剧照摄影:Winnie Yeung@Visual Voices,图片由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及香港话剧团提供)
演出信息】
音乐剧《大状王》
时间:2025711日至20日(星期一休息)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配资实力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